|
教育部明確規定,研究生招生單位錄取時不得有任何歧視性選擇。 但是在具體實踐中,尤其是根據專業的不同每個老師都是有傾向的,除了成績,考生都想知道他們到底想要什么樣的學生,考生應該怎么展現自己? 今天來看看導師們關于往屆生和跨專業考生的一些看法,來自五所不同院校導師的采訪,大家可以參考下。 導師介紹 王德華:博士,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。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,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,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,《獸類學報》主編等。 李明陽:南京林業大學,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。研究領域:生命科學->生態學->景觀與區域生態學。 文雙春: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,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。 呂喆:哈爾濱工業大學物理系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培養碩士33人,其中2人獲得省優秀碩士論文獎,培養博士8人;其中3人獲得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。 01 在每年的復試中,跨專業的考生多嗎? 李明陽:我們專業(景觀與區域生態學)跨專業的比較少,一般都是專業相關的,學生主要來自三類:計算機、地信和林學。一點不沾邊或者只沾一點邊的比較少。 呂喆:就我們物理專業而言,“跨進來”的考生少,大概不會超過10%,“跨出去”的考生可能多些。 文雙春:因專業而異,熱門或實用專業,跨專業考生較多,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。 王德華:不多,但鼓勵。學術畢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。 02 導師喜歡跨專業的學生嗎? 李明陽:我們專業(景觀與區域生態學)不太喜歡跨專業的學生。 李先柏:有的老師反而喜歡跨專業的學生,就我個人而言,帶的六七個學生中,約有2名左右的學生是跨專業的,因為不同的知識結構,學生之間交流起來會有一定的益處。 呂喆:這與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從事的課題有關,在從事交叉學科或者交叉課題時,學員結構就不能太單一,會非常希望有急需的相關專業考生跨過來。本人喜歡跨專業的學生。 王德華:喜歡,鼓勵。如果學生對所跨考的專業感興趣,有這種內心呼喚的話,一定要想辦法跨專業,因為跨學科是最容易做出成績的,我們也非常鼓勵和喜歡這些跨專業的學生。 03 導師對跨專業的學生的專業基礎, 李先柏:這幾年,數量分析對經管類的研究越來越重要,學生如果一點都不會肯定會受影響的。不過,出身理工科的學生一般都不會有過大的問題。 王德華:會有所顧慮,尤其涉及到實驗技能等需要訓練的技能。 04 呂喆:學生對所報考的專業有濃厚的興趣,而且有明確的奮斗目標。反面來講,導師比較不喜歡的是原來專業根基都沒有打好,跨專業的專業知識也掌握得非常不好的學生,僅僅是為了短期利益(例如就業)而跨專業報考。 王德華:用自己的本科基礎和所跨的專業結合起來,這樣會更有優勢,很多物理、化學出身的人,在生物學研究方面獲得諾貝爾獎,就是用本身物理、化學的優勢去做生物。 05 跨專業的學生,他們的專業知識難免不足,可能只是學了考研的幾門課程,導師提問問題的時候會不在這方面“手下留情”并和“科班”出身的學生區別對待呢? 李先柏:對跨專業的學生,導師不會問一些偏難偏怪和比較邊緣的知識,不會問學生沒有學過的專業課知識。 呂喆:可以適當區別對待,但要做到公平合理。 06 在往年的復試中,往屆生多嗎? 李明陽:我們學校不多。 呂喆:不太多,大概20%-30%。 07 李明陽:不太喜歡。因為我們林學類專業,學生本科畢業之后改行的比較多,時間一長專業基礎就丟掉了,這類考生一般基礎比較差,培養起來難度比較大。 文雙春:喜歡一個學生,不會因為是應屆還是往屆,而是學生讀研的價值取向和追求是否與導師一致。往屆生因為工作過,可能更知道學習的重要性,知道工作和學習的差別,表現出來的學習愿望可能更強烈,有時反而更占一些優勢。 08 王德華:一般來說,對年齡還是有一些想法的,年齡太大,老師會有一些遲疑的。年輕不怕,15歲大學畢業都沒問題。二十二三歲,二十四五歲,比較正常的年齡,這都不會有問題。 但是考生要是三十歲以上,導師還是會有顧慮的,上限還有要考慮一下的。年輕的學生不怕失敗,敢于和導師做一個時間很長的課題,但是年齡偏大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勇氣就有所欠缺。 不過,不同的專業方向不一樣,往屆生有往屆生的優點,工作踏實,比較珍惜機會和時間,不是探索性很強的方向、課題,有些導師也會喜歡年齡大的學生。 但探索性強的方向,專業,一般不會招年齡大的學生,年齡小的學生的精力和創新性思維確實普遍好于年齡偏大的往屆生。 看完以上五位導師的回答,大家心里應該有個底了吧! 對于往屆生和跨專業考研的小伙伴,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復習讓自己變得優秀,不要因為擔心復試可能會受到“歧視”,而患得患失。 只要你優秀,導師們沒有理由會不“要”你! |